作者:denny 发布时间:2025-07-07
在我的记忆深处一直存放着一幕有关环青赛的场景,也是从当年的那一幕开始,我才有意识地关注起环青赛来。如果拿颜色来形容这项赛事,我记忆里的环青赛是金黄色的,有着非常耀眼的光芒。
我很幸运地参加了2006年7月15日第五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开幕式,是在美丽的青海湖湖畔151景区,当时正值青海湖最美的季节。那些年,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还不普及,我第一次获取到有关环青赛的详细信息,是从拿到手的那张蓝底入场券上面。也许是那张设计精美的入场券的缘故,我对那次去参加环青赛开幕式的“旅行”充满了期待。
从我居住的小城到青海湖151景区,有150公里左右的车程,早上5点半左右,我们坐上统一组织的大巴车向景区赶去。以青藏咽喉日月山为界,这是我第二次穿过“咽喉”向西行走,怀揣着对高原大地的热爱和无限憧憬,擦亮眼镜期待着大巴车窗外的美景冲进我的视野,不敢懈怠和错过。环青赛成就了我以更虔诚的姿态踏进这片既熟悉又陌生、以其独特的魅力孕育并滋润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儿女的热土。今天,它又以怎样的姿态极致地向全世界展示它的魅力呢!自豪和向往在我心里碰撞着。
果然,七月的草原裹着金色的光芒,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,郁结在心里的一些东西也被迅速地瓦解,我似乎也成了一个发光体。晨曦里,山头彩色的经幡镶上了金色的花边,阳光顺着金色的花边趴在车窗上,车在疾驶,一道又一道的经幡从窗户划过,阳光一路跟随,不断地调整着照射的角度,眼前的一切都镀上了金子。
心跳在灵魂深处律动,我正襟危坐,呼呼的风声里分明有藏族阿妈虔诚的诵经声。青稞在抽穗,油菜花在怒放,汽笛声惊动了悠闲觅食的牛羊,抬头望着我们。草原、毡房和骑马的藏族少年,一幅朴素却极富生命力的图画在延展,和我们一起奔向蓝色的青海湖。“是的,我奔跑着去和世界握手,我披着金色的外套,虔诚地向世界表达我的热情、我的富有和朴素。那个骑马的少年如此说。”这样的场景,让我思绪万千。
我的热忱继续在广袤的草原高飞,大巴车也像一个灵动的生物,穿过草原,驰过毡房,绕过羊群,驶向蓝色的天际。
开幕式现场,紧临绿毯似的草原,背靠蓝色的青海湖,舞台搭建在蓝天和白云之间。这舞台不需要灯光,也不需要幕布,一切浑然天成般在青海的大地上生长着。也许它们一直在等待,等待一只来自世界的手,亲自拉开这片天幕。它们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世界的镜头里。
当我们按划定的位置落座时,又听到一个好消息,今天开幕式的主持人是来自央视的翘楚,我们摇着手里的道具“小巴”掌欢呼雀跃。
现场一片黄色,黄色的座椅,黄色的马甲,黄色的帽子,这一定是跟我们一路而来的阳光晕染出来的。美景在蔓延,大自然把一切美好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给了这片土地。当草原的风里吹来“国际”的信号时,这片土地以极大的忠厚和坦诚伸出了双手。
阳光开始热烈起来,我反而有些羞涩,不敢望向它。舞台左侧钢制的遮阳台上主持人已经落座,现实里的他们比电视里更具温度和美丽。他们没有慷慨激昂,只是娓娓道来,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青藏高原的故事。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纷纷登台亮相,场下的掌声始终没有停歇,一条条金色的、白色的哈达传递着高原儿女对世界最美好的祝愿。我们站在这里向世界介绍自己,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从这里诞生,从这里出发,这里是漫漫赛道的起点。开幕式后就是当天的赛事,当发令枪的声音穿过云霄,一群来自世界的自行车飞人疾驰而过,公路的尽头在天边。
至今,环青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三届,我们一年又一年地追逐着环青赛的脚步,当它每每从我的家乡穿过时,我们像迎接一个盛大的节日那般热忱,其实它已经成为我们青海人民的节日和盛事,成为一扇展示地域文化、促进文化交流、带动旅游产业、传递环保理念、推动生态保护行动的重要窗口。
又是一年盛夏至,记忆里的环青赛以环青赛之名整装待发,各路的自行车飞人又会从我的家乡穿过,自豪感和归属感又茂盛地生长开来,我们期待着流彩的七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