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denny 发布时间:2015-02-24
(吉隆坡23日讯)Astana车队冲刺名将瓜尔蒂尼(Andrea Guardini)在2015环迪拜夺得总成绩第二之后,将以最佳状态出战3月8日开始的环兰卡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,目标直指第三个环兰卡威冲刺王称号。
瓜尔蒂尼在2011年首次参加环兰卡威即荣膺环兰卡威冲刺王,第二年再次把蓝色冲刺衫带回家,他也以14个分站冠军,写下了环兰卡威历史上夺得分站冠军最多的纪录。
今年环兰卡威的冲刺王骑衫将由Maju集团赞助。由丹·斯里·布·沙希·莫末(Tan Sri Abu Sahid Mohamed)掌舵的Maju企业集团,在马来西亚国内进行的大型项目包括南湖镇巴士总站及Maju高速大道。
该集团首席执行官Lim Sow Wu 表示:“我们很高兴有机会成为第20届环兰卡威的赞助商之一,尤其是这么具有历史性的一届。”
2015年环兰卡威首席执行官拿督·马力·迈汀(Datuk Abdul Malik Mydin)则向Maju集团表达了感谢, “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Maju集团加入环兰卡威的大家庭,同时赞助冲刺王蓝色领骑衫,相信有他们的参与,本届比赛定会成功举行。”
环兰卡威史上只有两位车手曾经两度夺得冲刺王荣誉,分别是加拿大车手费拉瑟(Gordon Fraser、2000与2004年)及澳洲传奇名将布朗(Graeme Brown、2003与2005年)。
马力迈汀指出,瓜尔蒂尼在赛季初的表现相当出色,状态非常好,但他将会面对其他年轻车手的挑战,如来自澳洲的艾文(Caleb Ewan)和意大利的马烈兹科(Jakub Mareczko)。他们不但具备速度,Orica-GreenEdge和Southeast车队也各自拥有能力出众的开路先锋。
其他参加本届赛事的优秀冲刺好手有: Alessandro Petacchi (Southeast)、Yauheni Hutarovitch(Bretagne-Séché Environnement)、Chris Sutton (Sky)、Adam Blythe(Orica-GreenEdge)、Leonardo Duque (Team Colombia)、Ahmet Örken (Torku)、 Marco Benfatto(Androni-Venezuela)、Paolo Simion(Bardiani CSF)、Michal Kolar (Tinkoff-Saxo)、Ken Hanson (Unitedhealthcare)、Youcef Reguigui (MTN-Qhubeka)、 Park Sung Baek (KSPO)和 Harrif Salleh(Terengganu)。
本身也曾是车手出身的马力迈汀解释,冲刺王的能力不止在集体冲刺赛中胜出而已,更要考验选手的稳定性。 每天的比赛中,一共有三个阶段以及终点冲刺可以抢分,在环兰卡威,抢分任务通常落在冲刺型车手身上。”
当然比赛历史上也曾有过非冲刺型选手夺得冲刺王荣誉的例子。比如来自意大利的攻击型选手尼基罗达(Niki Loda)在1997年代表MG-Technogym队出战,主要任务是为队友斯津杜(Luca Scinto)扫清障碍;1999年,来自新西兰的 “银狐” 格拉罕米勒(Graeme Miller)以39岁高龄脱颖而出;2001年的冲刺王贝迪尼(Paolo Bettini)在2006及2007年成为世界冠军。贝迪尼并非纯粹的冲刺型车手,却两次在该届环兰卡威的终点集团冲刺大战中脱颖而出,其中一次是在云顶高原爬坡战,力克Mercury车队的青色骑衫保有者科特斯夺冠。
2010年,环兰卡威冲刺王领骑衫从青色变为蓝色,并首次由亚洲车手、来自登嘉楼的安华马南夺得。马来西亚车迷也期待再次看到本土车手赢得冠军。
环兰卡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历届冲刺王名单:
1996 : Jay Sweet (澳洲)
1997 : Nicola Loda (意大利)
1998 : Fred Rodriguez (美国)
1999 : Graeme Miller (新西兰)
2000 : Gordon Fraser (加拿大)
2001 : Paolo Bettini (意大利)
2002 : Robert Hunter (南非)
2003 : Graeme Brown (澳洲)
2004 : Gordon Fraser (加拿大)
2005 : Graeme Brown (澳洲)
2006 : Steffen Radochla (德国)
2007 : Alberto Loddo (意大利)
2008 : Aurélien Clerc (瑞士)
2009 : Mattia Gavazzi (意大利)
2010 : Anuar Manan (马来西亚)
2011 : Andrea Guardini (意大利)
2012 : Andrea Guardini (意大利)
2013 : Francesco Chicchi (意大利)
2014 : Aidis Kruopis (立陶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