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qinghaihu 发布时间:2015-09-29
随着体育产业发展,作为体育产业核心内容的竞赛表演业日趋火爆,各类高水平竞赛和商业赛事层出不穷。以马拉松为例,2014年全国共举办43场在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的马拉松比赛,鲜有政府、组织机构、赞助企业等参与方组织开展马拉松赛事评估,只是达成一种共识:办马拉松是个好事。难以把握马拉松赛事对城市经济、社会、居民、相关行业的综合影响。
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赛事综合影响,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:首先,政府、组织方、赞助单位、社会要引起对赛事评估的重视。第二,专业机构参与体育赛事评估,特别是大型商业赛事评估。第三,形成适应国内体育赛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赛事评估模型。
评估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检查、检验、评审、鉴定不同,虽然检验也是一种价值判断,合格品价值高,不合格品价值低,但之所以把它称为检验而不称为评估或评价,是因为检验的标准是已知的,而且已经表述出来,即检验是不存在价值主体,不需要了解主体的需要的,只需要判断标准与客体(产品)之间的关系。
体育赛事评估,是价值客体对体育赛事的评估。由于赛事属于一项特殊的事件,因此体育赛事评估属于项目评估的范畴。我们一般将项目评估分为狭义的项目评估和项目管理评估,前者是在假定管理水平不变,或者不考虑管理对赛事影响条件下的评估;后者则主要是评估赛事运作和管理对赛事价值的影响。我们所称的赛事评估多指狭义的项目评估。
赛事尤其是重大体育赛事,如奥运会、全运会、1F、网球大师杯等等,涉及多个价值主体,如主办方、赞助商、观众、政府、社会。不同的价值主体对于赛事有不同的需要,有的是政治上的需要,有的是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娱乐的需要等等。
此外,重大体育赛事所需要的资源很多,有的资源可以从市场获得,有的资源是公共资源,不能从市场获得。赛事产出的产品也很多,如门票、标志特许使用权、电视转播权等,而且大多数属于无形产品。总之,赛事评估属于复杂评估,要达到科学、公平、客观,以定量评估为主的评价目的需要以扎实的研究作为基础。
体育赛事评估按阶段不同可分为赛前评估、赛中评估和赛后评估。赛前评估有利于赛事的选择,即决定在何时、何地举办何项赛事.因此赛前评估是赛事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,也是进行赛事规划的必要前提。赛中评估是指已经决定举办赛事的前提下,对如何办好赛事的评估,包括推广期、举办期的诊断性评估,赛中评估可作为改进和提升赛事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。赛后评估是对赛事举办后的综合效益,如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体育绩效、赞助效益和赛事举办过程管理的合理性等进行的全面评估,是对赛事整体的总结,也是赛事主办方回报赞助商和社会的客观、公正评价。
客观和公正的评价首先要认识客观的事实,在此基础上判断客观事实对主体的意义。评价是真、善、美的综合反映,即评价是处于哲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的交点。所以,体育赛事评估必然会涉及政治学、社会学、经济学、心理学、广告学、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,属于复合型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范畴。.
(出处:体育产业大视野)